探究:绿咖啡豆提取物的来源
发布时间:2022-12-26
来源:茜草科植物小果咖啡(Coffea arabica L.)、中果咖啡(Coffea canephora Pierreex Froehn.)及大果咖啡(Coffea liberica Bul1.exH1en.)的种子。常绿灌木或小乔木。叶对生,革质,长卵形。花生于叶腋,白色。浆果椭圆形,内藏种子两粒。
阿拉比卡种(Coffea arabica L.)
阿拉比卡种,即小粒种。
阿拉比卡种属常绿小灌木,叶子呈椭圆形,深绿色,果实也是椭圆形,果仁较小,果皮较厚,果肉甜,产品香醇,一般有两颗略微扁平的豆子,豆身小而浑圆,正面呈长椭圆形,中间裂纹窄而弯曲的呈S形,豆子背面的圆形较平整,咖啡因含量约1%--1.7%,故又称“淡咖啡”。是世界上主要栽培品种,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世界咖啡总面积和总产量的80%、90%以上 。
生长环境:阿拉比卡种咖啡树多生长在海拔900米--2000米的高度之间,海拔高度越高,温度越低,生长期长,结出的果实营养含量越丰富,但是海拔太高的地区会出现霜冻,可能把咖啡树冻死。相对比较耐寒,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--24℃,需较大的湿度,年降雨量不少于1500毫升,同时对栽培技术和条件也有较高的要求。
主要产地:阿拉比卡种咖啡豆主要产地为南美洲(阿根廷及巴西部分区域除外)、中美洲各国、非洲(肯尼亚、衣索比亚等地,主要是东非)、亚洲(包括也门、印度、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区域)、(中国的云南、海南、台湾、福建地区也种植有少量的阿拉比卡种咖啡豆。)
主要特征:阿拉比卡种咖啡豆又被称为高山豆,其主要特征为:香郁的气味较强烈;不容易有苦涩味;咖啡油含量适中;酸度较高;咖啡因含量为Robusta的30%--40%。
罗布斯塔种(Coffee Robusta Linden)
罗布斯塔种,即中粒种。
罗布斯塔种的咖啡树是常绿小乔木树种,叶片较长,颜色亮绿,树最高可达10米,但树根却很浅,果实为扁圆形,成熟时为紫色,种皮较薄,紧贴种仁,不易分离,豆身扁圆,中间坑纹直,饮用味浓而香。其栽培面积仅次于阿拉比卡种。
生长环境:阿拉比卡种咖啡豆生长在热带地方较冷的高海拔地区,那不适合阿拉比卡种生长的高温低海拔地带,就是罗布斯塔种的天地了。罗布斯塔多种植在海拔200--600米的低地,喜欢温暖的气候,要求温度是24℃--29℃,对降雨量的要求并不高,但是,该品种要靠昆虫或风力传授花粉,所以,咖啡从授粉到结果要9--11个月时间,相对阿拉比卡种要长。
主要产地:罗布斯塔种的产量占咖啡豆产量的25%--35%,其主要生产国在印尼(其出产的咖啡豆中有一个品种是一种水洗法加工的咖啡豆,是罗布斯塔种与阿拉比卡种的杂交品种,是中国市场上唯独一种可以用做单品饮用的咖啡豆)、越南、非洲(以科特迪瓦、奈及利亚、安哥拉为中心的西非诸国)、近年来越南更致力于咖啡生产,并将其列入国家政策中(越南也生产少部分的阿拉比卡咖啡豆)。
主要特征:罗布斯塔种有独特的香味与苦味,如果取2%--3%的比例混合到其他咖啡里,那整杯咖啡都成了罗布味了(因此,罗布斯塔种咖啡豆是不可以作为单品咖啡豆饮用的)。一般情况,罗布斯塔咖啡被用于即溶咖啡(其萃取出的咖啡液大约是阿拉比卡种的两倍)、罐装咖啡、液体咖啡等工业生产咖啡上。其咖啡因的含量远高于阿拉比卡种,大约为3.2%左右。
利比里亚咖啡(Coffee liberica)
利比里亚种,即大粒种。
此品种植株为常绿灌木,放任栽培时树高可达10~15公尺,树性强健,枝叶茂盛,枝条直立,表面带浅赭色,後渐变灰褐色,嫩枝绿色,均光滑。目前约占世界经济性种植咖啡总产量5%,产量非常少,风味比较单调,苦味较高,外形比起一般的咖啡豆大上许多,而且外皮很厚实不易去除果皮浆肉,处理过程较麻烦,做为商业经济用途因此被限制。
生长环境:利比里亚咖啡,一般生长在海拔200米左右的坡地,生长最适合的温度是在19-27℃,它的叶子比起其它一般咖啡树种来的巨大,繁植可用接枝方式,口感上苦度较高,香气及醇度低,但浓度高是其优点。
主要产地:目前,这种咖啡豆主要在印度尼西亚、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生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