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食同源-佛手
发布时间:2025-02-07
佛手为常用药食同源本草,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与应用历史。“枸橼”可能是佛手最早的名字,首见于东汉杨孚《异物志》(公元1世纪后期),距今超过2000年。从归类不难发现,当时的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它的奇葩外形,至于功效,要等到数百年后才逐渐为人们所熟知。
因性味与橘、橼相近,佛手在《本草经集注》、《唐本草》、《本草拾遗》等典籍中逐渐有了 “枸橼” 、“香橼” 、“佛手柑”等诸多称呼,并常与枸橼、香橼等相混。从植物学角度看这种划分并无不妥,佛手本就是香橼的原变种,二者原本就是“一家人”。
佛手早在北宋时期已有专门栽培,南宋已经家喻户晓,明清更成为文人墨客的心仪之物,且与石榴、柿子、仙桃一样被赋予了美好寓意。爱玩儿谐音哏的国人不断对其叠buff,因佛与福同音,手与寿同音,因此佛手又被称为“福寿果”。
佛手为热带、亚热带植物,与其它柑橘属“同类”分布范围基本相同,喜温暖湿润、阳光充足的环境,但不耐严寒、怕冰霜,也不耐干旱,因此以雨量充足,冬季无冰冻的地区种植为宜,在长江以南的福建、广东、四川、浙江等省份果园、庭院中均有广泛栽植,但在北方只能扣大棚里了。
佛手一般可分为三大流派:广佛手(两广)、川佛手(川渝及云贵)、金佛手(浙江),此外安徽、云南、福建(闽佛手)、江西、湖南等省也是佛手适生区与产区,无论你买的药材还是盆栽,多数都来自以上这些地方。
佛手不仅“秀外”,而且“慧中”,药用价值与食用价值都丝毫不输同类。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中佛手赫然在列。